7月30日,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2)黑龙江赛区决赛暨第五届黑龙江省生命科学竞赛在佳木斯大学举办。由校区医学信息学系刘跃娟、白雪峰老师指导,2019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班学生刘昕禹研究的项目“mirna介导网络模块激活免疫信号预后标志物识别-以胰腺癌为例”获得赛区一等奖,并推荐国赛。这是校区学生团队首次参加此项学科竞赛。
参赛团队线上答辩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是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和《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杂志共同倡议下,由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委员会设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拓宽科学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竞赛历时9个月时间,参赛团队需完整记录实验过程,提交立项报告(研究综述和实验设计)、实验记录、论文和心得等材料。竞赛网评采用赛区回避制度,所有参赛项目全部由外省专家线上评审。
参赛团队线上研讨
校区医学信息学系自成立以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以专业技能需求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系部组建本科生生信小组,由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项目研究团队。把学生在专业相关课程教学活动中必须掌握的各项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应用于项目研究。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反思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提升核心竞争能力,达到了“以赛促学”的效果。
教师通过参赛学生的实践需求,反思自身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存在问题,从而提升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达到“以赛促教”的效果,实现教学相长。教师授课水平不断提高,在督导评课中,原杰、张忠华、常艳、王晓霞等教师常年获评a级以上;宁梓淯、朱江、刘跃娟、高宇等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教法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截至目前,医学信息学系学生已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学科竞赛以及科研立项、论文发表等多个领域屡创佳绩,提升了就业竞争力。